Redmi Note 11T Pro玩游戏散热差吗?长时间高帧会烫手吗?
Redmi Note 11T Pro作为一款主打性能与性价比的智能手机,自发布以来便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,其在游戏场景下的散热表现成为用户关心的重点问题,本文将从硬件配置、散热设计、实际游戏测试及优化建议等方面,全面解析Redmi Note 11T Pro的游戏散热能力。

散热硬件配置:堆料基础决定散热上限
Redmi Note 11T Pro在散热硬件上进行了针对性堆料,为其良好的散热表现奠定了基础,该机采用了“液冷散热系统+多层石墨片”的组合方案,具体包括:
-
液冷散热VC(均热板):内置了面积为3层的液冷散热VC,总散热面积高达11114mm²,液冷散热VC通过内部工质的相变循环,能够快速将处理器等核心发热源的热量传导至整个散热系统,相比传统石墨片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热容量。
-
多层石墨散热片:在VC之外,手机内部还覆盖了多层石墨散热片,这些石墨片能够将热量快速扩散到更大的面积,并通过中框等金属部件辅助散热,形成立体的散热网络。

-
高性能处理器发热特性:该机搭载天玑8100处理器,这款5nm制程芯片在性能表现上优秀,但其高负载运行时(如长时间游戏)仍会产生显著热量,Redmi Note 11T Pro的散热系统设计正是为了应对天玑8100的发热需求。
散热结构设计:科学布局提升散热效率
除了硬件堆料,Redmi Note 11T Pro的散热结构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,力求热量传导与散发的最优化:
- 热源隔离与快速导出:手机内部将处理器、电源管理芯片等主要发热源与屏幕、电池等对温度敏感的部件进行合理布局,并通过导热胶、导热垫等材料将热量快速引导至VC和石墨散热片。
- 中框辅助散热:手机的中框采用了金属材质,本身具备一定的导热性,可以作为散热辅助,将部分热量散发至机身外部。
- 散热孔与风道设计:虽然手机内部空间有限,但Redmi Note 11T Pro在机身底部等适当位置设置了散热孔,有助于形成微弱的风道,促进空气对流,加速热量散发。
实际游戏散热测试:高负载下的温度控制
为了验证Redmi Note 11T Pro的实际散热表现,我们选取了当前主流的两款大型游戏《原神》和《王者荣耀》进行测试,环境温度约为25℃,并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机身最高温度。

《原神》高画质测试(60分钟)
在《原神》须弥城跑图+战斗的高负载场景下,开启最高画质和60帧模式,游戏进行30分钟时,机身最高温度集中在背部中上部处理器区域,温度约为42.5℃;游戏进行60分钟后,温度略有上升,最高温度约为44.8℃,机身正面屏幕区域温度相对较低,约为38.2℃,握持时感知温热,但不至于烫手。
《王者荣耀》高帧率测试(60分钟)
在《王者荣耀》开启最高画质和120帧模式进行团战较多的对局中,30分钟时机身最高温度约为40.1℃;60分钟后,最高温度稳定在41.5℃左右,整体温度控制更为理想,机身发热感知不明显。
游戏测试温度记录表(单位:℃)
| 游戏名称 | 测试时长 | 背部最高温度 | 屏幕最高温度 | 握持感受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《原神》60帧 | 30分钟 | 5 | 2 | 温热,可接受 |
| 《原神》60帧 | 60分钟 | 8 | 5 | 较温热,略有灼热感 |
| 《王者荣耀》120帧 | 30分钟 | 1 | 3 | 微凉,舒适 |
| 《王者荣耀》120帧 | 60分钟 | 5 | 0 | 温热,舒适 |
散热表现总结与优化建议
Redmi Note 11T Pro在游戏散热方面表现中规中矩,对于《王者荣耀》这类中高负载的游戏,能够很好地控制温度,保持长时间流畅运行;对于《原神》这类极致负载的大型游戏,虽然机身温度会有明显上升,但通过其较为完善的散热系统,将温度控制在了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,不会出现因过热而严重降频影响游戏体验的情况,整体散热能力在同价位机型中具备一定竞争力。
优化建议:
- 开启游戏性能模式:在游戏空间中开启“性能模式”,确保处理器性能充分发挥,同时系统也会进行一定的散热调度。
- 使用散热背夹:在进行长时间高强度游戏时,建议搭配一个主动散热背夹,可显著降低机身温度,提升游戏稳定性。
- 避免边充电边玩:充电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热量,与游戏发热叠加会导致机身温度过高,建议尽量避免。
- 适当降低画质与帧率:若对温度敏感,或在夏季等高温环境下,可适当降低游戏画质或帧率,以减少处理器负载,从而降低发热。
Redmi Note 11T Pro凭借其扎实的散热硬件和合理的结构设计,在游戏场景下能够提供不错的散热表现,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游戏需求,对于重度游戏玩家而言,辅以适当的散热配件,更能获得流畅稳定的游戏体验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-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!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冀ICP备2021017634号-5
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