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手家长控制模式如何具体保护未成年人?
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设备的广泛使用,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,作为国内领先的短视频平台,快手始终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置于重要位置,近期正式上线“家长控制模式”,通过技术手段与功能优化相结合的方式,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网,为青少年营造健康、安全的网络环境。
功能升级: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
快手的“家长控制模式”在原有青少年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,新增多项实用功能,形成事前预防、事中干预、事后监管的闭环管理,家长可通过手机号快速注册并开启该模式,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精细化设置。时长管理功能允许家长每日设定未成年人使用快手的时间上限,超时后系统将自动提醒并强制退出;内容过滤机制通过AI算法识别并限制不良信息,涉及暴力、低俗、价值观导向偏差等内容将被屏蔽;消费管控则支持单独设置支付密码,避免未成年人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。
该模式还新增了实时查看功能,家长可随时了解孩子的使用时长、活跃时段及关注内容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针对未成年人夜间使用手机的问题,系统默认开启“夜间锁定”功能,在每日22:00至次日6:00期间自动限制使用,保障未成年人作息健康。

技术赋能:AI算法筑牢安全防线
快手在“家长控制模式”中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和行为识别,提升防护精准度,平台建立了包含10万+条不良特征标签的数据库,结合图像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文本语义分析等技术,对用户上传的视频、评论、直播等内容进行7×24小时实时监测,一旦发现违规行为,系统将根据风险等级采取删除内容、限制流量、封禁账号等分级处置措施。
快手引入了未成年人行为识别模型,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、互动频率等数据,识别疑似未成年人账号并主动触发验证流程,对于未完成实名认证的账号,系统将自动限制打赏、充值等功能,从源头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及受不良信息侵害。
生态协同:多方联动守护成长空间
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,快手积极与政府部门、教育机构、家庭形成协同机制,构建“平台-家庭-社会”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,平台定期发布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白皮书》,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展,并联合公安机关开展“清朗网络”专项行动,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。

在教育合作方面,快手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共同发起“数字成长计划”,通过线上课程、线下讲座等形式,向家长和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,提升媒介素养,平台还开发了“家长课堂”专区,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,帮助家长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。
功能使用指南:三步开启守护模式
为方便家长快速上手,以下是快手“家长控制模式”的详细操作步骤:
| 操作步骤 | 具体说明 | 注意事项 |
|---|---|---|
| 第一步:开启模式 | 登录快手APP,点击“我”-“设置”-“青少年模式”,选择“家长控制模式”并验证身份 | 需使用家长手机号注册,确保账号安全 |
| 第二步:设置规则 | 根据提示设置每日使用时长、内容过滤等级、消费限额等参数 | 可随时调整规则,建议与孩子共同商定 |
| 第三步:查看报告 | 定期通过“家长报告”功能查看孩子的使用数据,及时沟通引导 | 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,避免简单粗暴限制 |
长效机制:持续完善保护措施
快手表示,“家长控制模式”的上线只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起点,平台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,计划在以下方面深化工作:一是审核系统,引入更先进的AI模型,提升对新型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;二是加强用户教育,通过校园巡讲、公益广告等形式,覆盖更多青少年群体;三是优化反馈机制,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专线,24小时受理家长和用户的举报与建议。
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,快手始终秉持“科技向善”的理念,将未成年人保护融入产品设计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,通过“家长控制模式”的推出,平台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,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下一代成长的承诺,在数字化时代,只有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“沃土”,而非“险滩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-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!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冀ICP备2021017634号-5
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