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星840pro为什么停产
840 Pro作为一款曾经备受瞩目的固态硬盘产品,其停产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,以下从技术迭代、市场环境、产品定位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:

技术迭代与存储技术革新
- 
3D NAND技术替代传统平面NAND - 三星840 Pro采用19nm MLC(多层单元)平面闪存技术,而随着存储技术发展,3D NAND(垂直堆叠结构)逐渐成为主流,3D NAND在容量、功耗、耐久性等方面优势显著,例如三星后续推出的850 EVO系列便基于3D V-NAND技术,单芯片容量更高,写入寿命更长。
- 技术对比: | 参数 | 840 Pro(19nm MLC) | 850 EVO(3D V-NAND) | 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闪存类型 | 平面MLC | 3D V-NAND | | 单Die容量 | 128Gb | 256Gb+(多层堆叠) | | 写入耐久性 | 较低(MLC特性) | 更高(3D结构优化) | | 功耗 | 较高 | 更低 |
 
- 
主控芯片性能瓶颈 840 Pro搭载三核ARM Cortex-R4主控,虽然在当时性能领先,但后续产品(如850系列)的主控优化了功耗管理并支持更快的算法,例如动态缓存管理、智能压缩等,840 Pro的固件曾因早期版本存在TRIM指令响应延迟问题,虽通过更新修复,但仍暴露了旧架构的局限性。 
市场需求与竞争压力
- 
消费级市场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- 840 Pro定位中高端,价格高于同期主流产品(如M5S、M4等),但其性能优势在SATA接口时代逐渐被弱化,随着PCIe 4.0/5.0 SSD的普及,用户对高速接口的需求激增,而840 Pro仅支持SATA 3(6Gbps),连续读取速度530MB/s已无法满足高性能场景需求。
- 市场趋势:2020年后,NVMe协议SSD占据主流,SATA SSD逐渐退居二线市场(如老旧设备升级)。
 
- 
竞品挤压生存空间 其他厂商(如英特尔、西部数据)推出更具性价比的SATA SSD,同时三星内部产品线中,850 EVO和970 EVO等型号通过技术升级和价格调整,进一步压缩了840 Pro的市场空间,850 EVO提供相同容量但更高的写入速度(520MB/s)和更长效的质保。  
产品生命周期与供应链策略
- 
自然迭代规律 三星通常每1-2年更新一次消费级SSD产品线,840 Pro于2013年发布,220年停产时已持续销售7年,符合电子产品3-5年的常规生命周期,其后继者850 EVO和970系列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推出,逐步接管市场。 
- 
供应链优化需求 随着3D NAND产能提升,三星可能将晶圆资源优先分配给新技术产品,逐步淘汰旧工艺(如19nm MLC)的零部件供应,长期维护840 Pro的固件支持和售后服务成本较高,停产有助于精简产品线。 
用户反馈与可靠性问题
- 
早期固件争议 尽管840 Pro正式版固件(如3B0Q/6B0Q)修复了早期测试版的BUG,但部分用户仍对MLC闪存的写入寿命和TBW(总写入字节数)存在疑虑,相比之下,TLC闪存因成本更低且容量更大,逐渐成为主流选择。  
- 
性能局限性 在PCIe SSD普及后,840 Pro的SATA接口带宽(6Gbps)成为瓶颈,无法发挥高端PC平台的潜力,其530MB/s的读取速度仅为PCIe 3.0 SSD(如970 EVO)的约三分之一。 
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驱动
| 核心原因 | 具体表现 | 
|---|---|
| 技术迭代 | 3D NAND取代平面MLC,PCIe接口普及 | 
| 市场竞争 | 竞品性价比更高,三星内部产品线更新 | 
| 用户需求变化 | SATA接口性能不足,消费者转向高速NVMe产品 | 
| 供应链策略 | 旧工艺产能缩减,优先支持新技术产品 | 
三星840 Pro的停产是技术升级、市场需求变化和供应链调整的共同结果,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,但面对存储技术的快速迭代,退出市场是必然的商业选择。
FAQs
三星840 Pro停产后,还能购买到全新产品吗?
答:官方已于2020年5月停产,目前市面流通的多为库存或二手产品,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确认保修期剩余情况。
840 Pro的性能是否足以应对日常办公需求?
答:是的,其530MB/s读取速度和低延迟仍能满足基础系统启动和办公软件加载需求,但在大型游戏或专业软件场景中,NVMe SSD的表现会更优
版权声明: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-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!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冀ICP备2021017634号-5
 
		冀ICP备2021017634号-5
	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
 
			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