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旅纵横选座功能被指泄露隐私,搭讪邻座是否侵犯个人信息?
便利与隐私的边界何在?
近年来,随着航空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,各类航旅APP通过智能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,选座搭讪”功能曾一度被视为打破社交隔阂的创新设计,近期航旅纵横因“允许用户查看邻座联系方式并发起聊天”的功能被推上风口浪尖,引发公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的广泛担忧,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数字时代便利与隐私保护的深层矛盾,也为互联网服务的产品设计敲响了警钟。

功能初衷:社交需求还是“越界”服务?
航旅纵横作为国内领先的航空出行服务平台,其核心功能涵盖航班动态、值机选座、行程管理等,2020年左右,该平台上线“选座搭讪”功能,允许用户在选座页面查看邻座旅客的昵称、头像及部分公开信息(如常飞航线),并通过内置聊天系统发送消息,据官方介绍,该功能旨在满足旅客“结识同行伙伴”“缓解旅途孤独”的需求,尤其受到年轻用户的欢迎。
这一功能的便捷性背后隐藏着隐私风险,用户在购票时往往被默认勾选“信息共享”选项,对邻座信息的获取权限缺乏知情权,更关键的是,部分用户反馈,即使未主动开启搭讪功能,其头像、昵称甚至职业信息(如通过常飞航线推断)仍可能被其他旅客查看,导致“被动社交”成为隐私泄露的温床。
争议焦点:个人信息保护的“红线”在哪里?
此次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,航旅纵横是否在用户未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,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(PIPL),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“知情-同意”原则,且需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,但“选座搭讪”功能显然模糊了这一边界:

- 信息收集范围过大:除了必要的航班、座位信息,平台还收集了用户的社交账号、职业标签等非必要数据,用于匹配“兴趣相近”的邻座。
- 用户控制权缺失:多数用户无法自主关闭“被查看”权限,仅能选择是否主动发起搭讪,导致“被社交”成为默认选项。
- 信息安全风险:内置聊天系统虽声称“端到端加密”,但仍有用户担忧,邻座信息可能被恶意用于精准诈骗或骚扰。
对此,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航旅APP在提供增值服务时,必须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,不得以“社交”为名变相收集用户隐私,律师也指出,若平台未经明确同意即向第三方(其他旅客)提供用户信息,已涉嫌违法。
行业反思:如何平衡“便利”与“隐私”?
航旅纵横的争议并非个例,而是互联网行业“功能创新”与“隐私保护”失衡的缩影,近年来,从社交软件的“附近的人”到外卖平台的“订单信息共享”,各类APP在追求用户粘性的同时,往往忽视了对个人数据的敬畏,要破解这一困局,需从多方面入手:
产品设计:以“最小必要”为原则
平台应严格限制信息收集范围,仅保留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数据(如航班号、座位号),避免过度索要昵称、头像、职业等非敏感信息,需提供 granular(细粒度)的隐私设置选项,允许用户自主选择“是否被他人查看”“是否接收搭讪消息”,将控制权真正交还给用户。

用户教育:提升隐私保护意识
多数用户对APP的隐私条款“一键同意”,缺乏对信息使用场景的清晰认知,平台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信息收集目的和范围,并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指引,帮助用户理解“哪些信息可能被共享”“如何关闭权限”。
监管层面:强化合规审查与处罚
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航旅APP等垂直领域的隐私合规检查,对违规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的平台依法严惩,可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,倒逼企业将隐私保护纳入产品设计的核心环节。
表:航旅APP隐私保护优化建议
| 优化方向 | 具体措施 |
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信息收集 | 仅收集航班、座位等必要信息,禁止强制获取昵称、职业等非敏感数据。 |
| 用户控制权 | 提供“被查看权限”开关,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向邻座展示个人信息。 |
| 透明度提升 | 隐私条款需标注“选座搭讪”功能的信息使用场景,避免模糊表述。 |
| 安全保障 | 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存储,限制内部员工访问权限,定期开展安全审计。 |
技术向善,方能行稳致远
航旅纵横的“选座搭讪”功能初衷或许是好的,但忽略了用户对隐私的合理期待,在数字化时代,便利不应以牺牲隐私为代价,技术创新更需以“尊重用户”为底线,无论是航旅APP还是其他互联网服务,都应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创新,通过“最小必要”的信息收集、透明的隐私设计和有效的用户控制,实现“便利”与“保护”的平衡,唯有如此,企业才能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,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环云手机汇 - 聚焦全球新机与行业动态!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冀ICP备2021017634号-5
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02号